最近大家是不是正在忙着写论文初稿?如果有遇到导师的严格督促,也别担心,接下来我要分享的是导师的写作策略,希望对你们有帮助。
首先,要明确一点,是不是有些朋友喜欢从摘要开始写,然后顺着论文结构往下写?其实这种做法不仅费时,还可能导致逻辑混乱。所以,我建议大家先把论文的主体结构搭好,然后再添加起始和结束部分。
第一步,要深入研究文献。
对于刚接触论文写作的同学来说,学习和模仿优秀的文献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。每次读文献的时候,特别是和自己研究主题相关的,一定要仔细品味,并摘要其中的思维结构和各部分如何引入,各部分之间如何过渡等。对于其中出色的观点理论和段落语句,可以记录下来,激发自己的思路,发现潜在的应用机会。
第二步,搭建整体框架模型。
虽然不是每个导师都会要求每个学生列好文章大纲供他们审阅,但是我们还是要重视这个步骤。有了框架的引导,写作过程会更加顺畅,结构也会更加清晰,避免跑题的情况。
一般来说,本科生的论文应该按照以下基本逻辑顺序进行架构布局:摘要→绪论→理论概览→现状剖析→问题阐释→对策结论。
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找两到三篇适合的文献,根据你的主题,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整合修改。
第三步,写好绪论。
绪论包括研究背景、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,这些内容在开题报告阶段已经写得很详细了。现在只需要根据你收集的文献进行补充和完善就可以了。研究背景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,揭示研究的必要性;
研究目的要明确指出你要研究什么,希望达到什么效果;至于研究方法,如果有困难,可以参考相关文献中的表述。
第四步,充实其他主要内容。
通过深度剖析、归纳研究对象在现实社会中所处的特定环境及所面临的问题,阐述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,结合材料论据,推导出论文的结论或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,突显研究的实质贡献。
第五步,补充摘要。
摘要就是要概述整篇论文的主要内容。
这里需要简要介绍背景,引出要研究的关键议题,然后阐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,总结研究所得出的成果,最后升华并得出结论,字符数大概在300字左右就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