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经教授的谆谆教诲,我已学会撰写讨论部分。
讨论选题自由,但必须紧扣论文主题。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:
第一种,解读研究结果,阐述如何从数据中得出结论;
其次,对比研究成果与先前研究者的研究差异,结合论文中的空白,阐明自身研究填补空白的原因;
最后,分析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及其潜在漏洞,回应引言中的价值论证部分。
讨论写作技术要点:
1. 总结研究结果及意义: 概括研究发现及其影响,阐述此项研究对学科领域的贡献,可用转折词强调研究之独特性。
2. 突出重要性: 首先陈述重点发现,强调本研究如何推动领域进步。通过一系列严谨的逻辑推导,加深读者对研究主题的理解。
3. 承认不足: 阐述可能存在的假设及实验方法限制,及其背后原因,以此启发领域内进一步研究激发猜想及创新方法。
4. 探讨未来发展: 思索研究可能提出的问题,以假设的方式探讨未来研究方向。
5. 避免重复赘述研究结果: 以简要的结论开始讨论, 但务必在此止步,以免降低结果部分的重要性。不要再次阐述研究结果,直接转入讨论其含义及影响。
6. 不应过分解读发现: 对所得发现予以恰当评价,着重挖掘其深层意义,但要避免基于研究结果作出超乎结论之外的推测和解释。
7. 切勿引入新数据: 避免在讨论时引入新数据,只应引用结果部分呈现的全部数据。
8. 减少专业术语使用: 尽管领域内的读者可能熟知此类术语,仍需尽可能地减少其使用频率,以增强论文易读性,提升研究影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