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摘要(Abstract)
摘要需精炼地概括论文的研究意义、研究空白、研究目标/问题、研究设计和方法、主要观点及启示,篇幅应控制在200至300字间,占总体字数的2%-3%左右。适宜按照“研究意义”、“研究空白”、“研究目标/问题”、“研究设计和方法”、“主要观点及启示”这五大方面组织段落进行阐述。如有需要,可以适当提及关键词和未来研究展望。
二、引言(Introduction)
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、研究动机、研究问题三大部分。其中,研究背景需详细描述研究主题的社会影响力、研究价值及其重要性;研究动机则需强调研究的紧迫性,并简要介绍已有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;研究问题则需明确提出研究目标,并将其细化为若干子问题,以便于后续研究的展开。
三、研究目的和目标(Research Aim and Objectives)
根据研究问题,设定各部分的研究目标。在此阶段,需明确界定关键概念、相关研究和维度,并基于相关研究提出假设,建立理论模型。同时,还需制定具体的定量研究策略,如实验法或调查法的设计、样本选取等,以获取研究结果并验证假设。
四、方法论概述(Methodological Approach)
简要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、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。
五、论文结构(Structure of the Dissertation)
论文通常由多个章节组成,每个章节需用简明扼要的话语概括其主要内容。
六、文献综述(Literature Review)
文献综述是论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,旨在深入挖掘研究空白,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。具体而言,需详细介绍关键概念和定义,梳理相关研究脉络,并对已有研究进行批判性分析。此外,还需指出研究空白,并提出相应的假设。
七、理论基础(Theoretical Foundation)
本部分需介绍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,并对主流理论进行批判性分析。同时,还需阐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。
八、研究空白(Research Gaps)
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审视,识别出研究模型构建、变量维度选择、研究方法运用、数据时效性或多样性、行业选择、研究对象限制、理论解释不足等方面的常见问题或局限性,从而找出3-5个研究空白,提升研究的价值。
九、研究框架(Research Frameworks)
本节需通过文献综述,针对变量间的关系提出假设,引用多篇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分析,并以此为据提出假设。
十、结论(Conclusion)
总结研究成果,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