批判性思维究竟何意?
批判性思维是指客观对待和理性分析各类信息的能力,如实反映和独立探究问题是其关键。这一能力要求我们发挥逻辑推理的作用,让我们成为主动思考的学习者,而非被动接受信息的机器。
批判性思维的特性突出表现为:
1.细致剖析;2.质疑提问;3.评估判别;4.推理推断;5.归纳总结。6.保持开放包容之心。
如何实现批判性阅读
第一,以问题引领阅读,深度理解文章的主题、目的、方法及局限性等方面。这样做会让你的阅读更为深入、有效。例如:
1.What—探索文章的主题思路,以及研究成果和研究价值;
2.Why—探究文章背后的研究动机及其应用价值;
3.How—剖析作者采用的研究路径、方法和针对对象。
在此基础上,再对作者所提供的证据进行验证和甄别。确保文章中的研究方法、结论和逻辑推理无误差。同时也可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:
1.样本有限,难以代表整体情况;
2.研究过程受诸多因素干扰,结果难令人信服;
3.个人偏好和预设限制了证据的解读;
4.证据与问题关联程度弱。对于这类问题,可作为你文章讨论的素材(因为前人研究的不足,催生更多的研究)。
第三,针对作者的论点提出质疑。无论老师推荐的材料或是刊物,无论作者看法如何,你都需持有自己经过审慎考虑后的确立的观点和态度,发展自己的思维并引发问题,但是你的置疑必须基于实际的例子而非主观偏见或假设。
第四,系统整合获取到的信息,进行比较和筛选。是否对各篇文章的观点、结果等之间的差异做出准确判断?如观点一致,可以强化其可靠性,反之则应开展详细辩论,形成自己的立场。
批判性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
1.查阅相关资料,对他人的学术观点进行批判性阅读,明确自身观点,并寻找相应的观点支撑;
2.清晰表达对他人学术观点的疑虑;
3.详细阐述置疑的原因,尽可能使用确凿证据;
4.列举充足且准确的论据来守住自身观点;
5.文章中承认自己和他人在对此领域相关研究上的局限性。
简而言之,就是”提出观点-列举和引述文献-验证自己的观点并继续列举和引述文献-深入分析验证自己的观点-作简要概括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