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描述阶段——挖掘研究背景的“宝藏”
在这个阶段,重点是从”what, where, when, who”四个方面出发,全面了解研究的基本情况。这就像挖宝藏一样,只有先知道宝藏在哪儿,才能开始挖掘。
例如,当我们阅读一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献时,可以尝试提出以下问题:
(1)这篇文章到底讲了啥?
(2)谁写的这篇文章?他/她在这个领域里的地位如何?
(3)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?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?
(4)这篇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什么?
通过回答这些问题,我们就能对研究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,为接下来的深入分析做好准备。
2. 分析阶段——深度剖析研究内容
在这个阶段,我们要深入探讨研究的方法、理论讨论的原因等问题。这就像是解剖一只麻雀,我们要把整篇文章拆开来看,找出其中的奥秘。
例如,在阅读文献时,我们可以尝试提出以下问题:
(1)研究者是怎么做的这个研究?他们用了哪些方法?
(2)为什么要讨论这些理论呢?它们在研究中有何作用?
(3)这些理论和方法是否存在局限性?如果有,应该如何改进?
通过回答这些问题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研究内容,还能将其分解成若干部分,并思考每一部分与整个研究的关联性。这样,在撰写论文时,我们就能找到更多的分析性答案,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。
3. 评估阶段——总结研究成果,展望未来发展
在这个阶段,我们要关注研究的意义、相关性及局限性,同时还要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。这就像是给研究画上句号,但又不是真正的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。
例如,在阅读学术文献并撰写论文时,我们可以尝试提出以下问题:
(1)这项研究对于我的作业有多大的参考价值?
(2)这项研究与我之前看过的其他研究相比,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之处?
(3)基于这项研究,我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?
通过回答这些问题,我们能够得出合理的结论或建议,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指导。